福建省和谐社会研究会
2009年11月21日,江夏学院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主办了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两岸和谐互动与和平发展”分论坛。此次论坛吸引了各界学者、教师和学生共500多人参加,收到参会论文20多篇,分为主题报告和两岸经济社会和谐、两岸社会和谐与全面融合、两岸文化和谐与价值对接三个分专题研讨。
在主题报告中,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马照南作了题为《闽台与中华文化元典》的精彩报告。他详细论述了中华文化元典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精神、基本特质以及中华文化元典作为闽台共同的文化传统,在两岸合作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把中华文化传统发扬光大,需要两岸进一步加强合作,扩大交流的领域,创新交流的方式,有效地实现文化对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的报告题目是《两岸和谐与共同治理》,他阐述了两岸和谐互动与和平发展就是双方在政治互信基础上,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清除阻碍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员交往的障碍,增强两岸人民的利益联结和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在具体的政治互动中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并形成互相体谅、避免为难对方的政治行为规范。台湾学者邵宗海在其报告《两岸和谐互动与和平协议发展》中提出两岸政治和谐与两岸政治互信要同步建立的观点。
在三个分专题研讨中,各界学者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中,台湾的庞建国,探讨了海峡两岸经济双赢与社会和谐的可行性途径;福建师范大学的林卿则提出“共同市场”“大农业”“多功能农业”几个重要概念;厦门大学的戴淑庚阐述了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与台商赴闽投资互为格兰杰成因的观点;厦门大学朱双一教授对两岸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前景及对两岸社会和谐的社会效应,表示积极的乐观态度;福建省社科院的刘小新更进一步提出“怨恨”“和解”与“悦纳异己”三种模式,重建两岸之间的伦理关系,使之成为台湾地区社会文化和谐的精神力量;福建省委党校的刘大可、福州大学的甘满堂和江夏学院的徐刚,则侧重于从传统文化,诸如民间信仰、宗教、朱子文化等方面加以论述,他们一致认可两岸可以通过扩大交流的领域,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政治因素的干扰,使两岸的合作和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