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煤炭需求》

来源: 厦门大学社科处 作者: 吴微 发布时间:2021-01-13

获奖成果简介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煤炭需求》,《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2月25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批准号:10JBG013)、成果形式为论文、成果字数约为1.5万字。成果其他作者:吴微。

     C:UserslenovoDesktop微信图片_20201228101202.jpg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煤炭是中国的主导能源,煤炭的使用也是造成碳排放和空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原因。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煤炭需求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同步变动的。2013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煤炭需求与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背离。由于煤炭产能是基于2013年前高速增长状态所规划的,需求的突然放缓,使大量产能处于闲置状态。有观点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发生调整,煤炭需求的拐点已经出现,相关的观点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政府出台煤炭去产能政策。由于煤炭开采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产能重置需要大量成本;同时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充足稳定的煤炭供应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理解煤炭需求变化的原因,并对未来煤炭需求进行预测,对合理有效地制定煤炭产业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对策建议)

  (一)主要内容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煤炭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出现背离。这个现象并非首次出现,但2013年以后的这轮煤炭需求下滑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一是经济结构处于“新常态”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二是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1998年和2008年的两次下滑,煤炭需求经过短期的调整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那么2013年以来的需求下滑,是否会与前两次的情况相同?利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该论文分析了经济变动与煤炭需求关联关系,并结合煤炭消费的微观特点,考虑技术进步、煤炭质量变动以及电源结构变化对煤炭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形成的周期性变化是新常态后煤炭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煤炭消费主要沉淀在固定资本当中,而资本形成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一旦资本形成增长回升,煤炭需求将会反弹。与此同时,煤炭质量变动也是煤炭表观消费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而质量变动其实并没有影响实际的能源消费。技术进步和电源结构变动虽然对降低煤炭消费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影响的幅度并不大。基于不同约束条件,进一步预测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环境治理、产业结构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的联动变化表明,需要加快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同时对环境治理和低碳发展的规划制订要更为谨慎。

  (二)重要观点

  1. 如果中国经济维持中高速发展,煤炭需求绝对量有可能增长,煤炭产能过剩也将逐步得到化解。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非化石能源对电煤的替代,未来一次能源需求的增长将快于煤炭需求的增长。煤炭增长速度低于一次能源需求速度,将导致能源结构出现变化。电力需求的增速会快于煤炭和一次能源的增速,但电力结构将更加清洁化。由于一次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碳排放还将继续上升。
   2.煤炭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更快的低碳转型将可能以一定程度的“去工业化”为代价。如果政府没有更严格的碳减排政策,碳排放峰值在2025年以前无法达到。不同情景的资本形成增长存在很大的差异,会对长期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因此在制定能源和环境政策时,需要考虑到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注意能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3.“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的下滑主要是受资本形成周期的影响。结合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要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中高速增长,煤炭需求可能仍会维持较高的增速,煤炭产能过剩也将逐步得到化解。在制定能源规划时,要避免过快地“去煤化”。煤炭“去产能”需考虑未来煤炭需求,避免大量产能永久性退出可能造成的“矫枉过正”。
   4.在现有的能源结构下,中国经济的增长较难摆脱对煤炭需求的依赖。未来要应对因煤炭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还需要加强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应用,并加快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的转变速度。对于碳排放,即使实现目前的碳强度目标约束,中国煤炭需求以及碳排放也还将上升。为了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中国可能需要加快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的转变速度。同时,如果无法对煤炭进行强“替代”,政府对于环境治理和低碳发展的规划与承诺需要更为谨慎。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论文对中国煤炭需求的预测,得到了近两年煤炭市场实际运行情况的验证。论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中国现阶段煤炭需求变化,以及制定中国能源发展规划与碳减排目标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结论与政策建议多次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家能源局等能源主管部门所采纳,并影响了相关能源政策的制定。论文于2018年2月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截至2020年9月14日,论文共被下载1801次,被引用27次。

作者简介

  林伯强,男,1957年生,福建漳州人,现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国际能源经济顶级期刊Energy Economics 主编。国内兼任国家能源委员会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方面现兼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引领者执行委员会委员、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观察员、英国剑桥大学客座研究员。主持课题超过120项,发表学术论文超过480篇,H-指数为55,出版《初级能源经济学》、《高级能源经济学》、《能源金融》等37本学术著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4次省部级重要奖励,以及科睿唯安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美国科学研究学会(Sigma Xi)会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