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社科处 作者: 陈振明 发布时间:2021-01-20

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等所著成果《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获2019年“福建省第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成果其他作者:李德国等。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研究”(71273218)以及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公共服务质量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建构”(2014JDZ005)。

     C:UserslenovoDesktop微信图片_20201228101202.jpg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是当代公共管理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领域。从实践上看,持续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是当代全球政府治理变革与公共服务实践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从理论上看,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一种新研究途径与新知识形态。在这一领域,国外的理论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国内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推进公共服务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为我国的公共服务发展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二、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本书系统探讨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全面论述其学科范式、理论前沿与实践进展,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系统、过程和方法,公共服务标准化,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奖励机制,质量改进的管理框架、战略与策略,公共服务质量管理实践领域及案例等,从理论、方法到应用,从学科范式、理论前沿到实践前沿,从系统、过程到方法,从框架、制度、技术、工具到标准,从战略到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理论体系较为系统完整。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书旨在拓展公共管理学的新视野和新领域,推进公共服务及其质量管理的理论建构与知识创新,深入探讨了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作者建立了系统的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并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创新成果,体现了国内公共服务的研究进展与学术水平;明确了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内涵、要素和构成体系,论证其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将公共服务质量作为重要主题纳入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引入了大数据、助推理论、模拟实验和田野实验等新主题、新机制和新方法,丰富了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内涵;设计了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公共服务质量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了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框架,分析其影响因素,划分其过程,完善了公共服务质量学术范式,并为实践提供操作指南;设计了宏观维度和微观领域的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模型和计算方法;提炼了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本土经验,为建立中国特色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战略与策略提供参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战略与策略,应用于政府部门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基于对福建省公共服务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对策。

  作者简介

  陈振明,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兼院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创始院长、教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社会科学部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名家”),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政治学评审组成员,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和立法咨询专家。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出版《国家治理转型的逻辑》《理解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竞争型政府》《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服务质量管理》、Citizen Participation at the Local Level in  China and Canada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