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欧洲知识精英的美国观》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社科处 作者: 王晓德 发布时间:2021-01-27

福建师范大学王晓德教授所著成果《十九世纪欧洲知识精英的美国观》,获2019年“福建省第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十九世纪欧洲知识精英的美国观》,《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与现实:一种文化视角”成果(批准号:08BSS015),成果形式为论文,2万余字。

  C:UserslenovoDesktop微信图片_20201228101202.jpg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可谓同根同源,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二元对立。自美国立国起,欧洲很多学者就从与欧洲文化对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发展。他们对美国抱有很深的文化偏见,尤其是当美国对欧洲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发出挑战后,这种偏见表现得更为明显,逐渐形成以贬抑为主要内容的美国观。他们的美国观除满足对本国或本地区文化的自傲心理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树立一个文化“他者”形象,来加强欧洲在整体上的凝聚力,当然其中也包含着制度上与美国共和制对立的取向。这一时期,欧洲知识精英关于美国负面形象的描述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不完全是虚构,但主要体现了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对欧洲文明自傲的心态往往使他们对美国抱着一种文化上的敌视或蔑视态度。他们大多在想象中虚构出美国人及其社会的负面“他者”形象,这种形象根深蒂固于欧洲文化中,对20世纪以来欧洲人的美国观发生很大影响。这种研究视角或许能够对人们认识欧洲与美国关系的发展有所启迪。

  二、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对策建议)

  (一)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要分为4个部分。欧洲知识精英构建美国“他者”形象的根源;欧洲知识精英对美国文化的理解;欧洲知识精英对美国文化的批评;欧洲知识精英对美国政体的否定。    

  (二)重要观点

  1. 欧洲文化中心主义是欧洲一些知识精英形成美国“他者”形象的根源。具体而言,欧洲知识精英构建美国“他者”的形象,追根溯源主要是为了凸显欧洲文化的深奥精微,加强欧洲人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在思想上自觉地构建起一道抵制美国影响的“藩篱”。
   2. 绝大多数欧洲知识精英戴着“有色眼镜”来观察美国文化。美国人对“文化”的理解与欧洲人存在很大区别,后者认为精神层面的文化能够创造出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身心享受的东西,让人们具有某种并非用金钱就能够买到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恰恰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之体现。19世纪欧洲知识精英的美国观与他们对“文化”的理解紧密勾连,其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的主要区别表现为“传统”与“现代”的特征。欧洲文化具有厚实博大的传统,美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反传统的,将缺乏“文化内涵”的现代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现代性”的特性。第二,文化是一种经过很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传统,体现出一种高贵优雅的气质,只是为社会上拥有知识的少数群体所享有,可以培育出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精神产品,普通大众与文化无缘。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美国是有文明而无文化的国家。第三,美国“无文化”,是“文化的沙漠”。即使有文化,这种文化也是简单粗俗、平庸肤浅,空有文化之名却无文化之实,与高雅复杂的欧洲文化不可同日而语。
   3.19世纪欧洲知识精英通过对美国文化的批评来凸显欧洲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对美国文化特性的描述往往与美国的实际状况相去甚远,只是把美国作为一个想象中的“符号”,来表达他们对自己所处社会的自豪或忧虑抑或其他考虑。欧洲知识精英对美国文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文化浅薄粗陋,没有经过历史积淀,缺乏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人物,流传千古的文学佳作和艺术作品更是付之阙如;二是美国人在生活方式上处处表现为非文明或缺乏文化教养;三是19世纪,对金钱的追求弥漫于美国社会,美国人可谓把物质主义发展到登峰造极,一切活动的开展皆以谋取利润的多寡来衡量。
   4.欧洲知识精英把他们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批评,与“粗俗平庸”的大众文化联系在一起,以美国无法产生高雅文化来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以便维护欧洲秩序的合法性。在欧洲知识精英看来,共和制的美国很难激发起人们对艺术创作的激情,难以对人类文明的精神生活作出实质性贡献。艺术和文学是高雅文化的产物,在多数人居于统治地位的民主制下,人们只会创作粗制滥造的东西,以便满足毫无欣赏能力的大众的需要,自然很难谈得上有传世的艺术品和皇皇巨著,真正的艺术家在美国几乎无立足之地。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美国是欧洲大国殖民扩张的产物,美利坚文化无疑包含着欧洲文化在新世界的延续,然而其更多内容却体现出对欧洲文化的反叛和对立。20世纪前,欧洲知识精英大多对美国缺乏真实或系统的了解。在欧美学术界,有关大西洋两岸文化关系研究的论著甚多,其中不乏从两种文化冲突角度出发的著述。一方面,由于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欧洲学者的论著大多体现了对美国文化的贬抑。在他们看来,美国是欧洲向外扩张的结果,但发展起来后又成为欧洲的“灾星”。另一方面,对欧洲知识精英美国观的批评多见于美国学者论著的字里行间,“偏见”、“非理性”、“对现实的扭曲”或“官方的政治动员”等说法充斥于他们的相关论著。总的来说,他们难以走出本国或本地区文化固有的藩篱,这就使他们的研究难免出现偏颇之见,得出的结论往往有失公允。基于此,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来研究19世纪欧洲知识精英的美国观,有助于客观地揭示这种观念形成的根源、表现与目的。从历史发展来看,欧洲知识精英总是在抨击美国文化中唤醒人们对传统的眷恋和维护,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大加挞伐或对美国人文化“征服欲”的揭露,成为他们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19世纪欧洲文化精英的美国观为20世纪以来欧洲反美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王晓德,男,1956年生,山西省乡宁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入选)、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外交和拉美史,主持国家和教育部课题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部,代表作有《美国文化与外交》《美国外交的奠基时代》《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被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文化的他者: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考察》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两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三项,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